2)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边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遇春斟酌之后,开口道:“我没有别的意思,我是愿意戍边的。只是我琢磨着,下面的弟兄们,能不能规定个时间,比如说五年,十年,总要有个轮换,该回家,还是要回家。然后再给大家伙一些补偿,这样才算是合情合理。”

  胡大海眉头立起,还想要说话,却不料徐达按住了他的肩头,示意胡大海不要继续说了。徐达站起身,清了清嗓子,对大家伙道:“你们说的都有道理,可这个道理没法放在当下……”

  徐达转身,指了指周围空旷的原野,沉声道:“现在的大都周围,什么也没有。咱们就算建立军屯,规定三年一轮换,五年一轮换,你们怎么保证士兵甘心留在这里?万一有人耐不住寂寞,逃跑怎么办?”

  “即便将士们不逃跑,可孤身一人,远离家乡,终究不是个道理。咱们想要大家伙安心在这边,生儿育女,安家立业。然后发展百工百业,聚集更多的人,让大都和江南差不多才行。可若是只有军屯,只有一群大老爷们在这边种地,打仗……其他的事情都没人做,说到底,还是没有立足,还是不够稳妥。”

  “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?如果只是屯田,大家伙住军营就够了。可若是要求成家立业,就需要建造房舍,就需要购买家具,就要衣食住行,吃喝拉撒,有个十年八年,就能聚集出一个个的村庄镇子,也只有如此,咱们才能安定住人心,才能永久居住下去,彻底保住这块土地。”

  徐达说完这番道理之后,胡大海立刻点头,“对,我就是这个意思,他说的比我清楚!”

  其余诸将听完,却也是心有所感。

  道理是这个道理。

  可架起锅煮米饭,不能架起锅煮道理。

  在这一片荒地,想要当成日子过,也着实太难了点!

  朱元璋没有说什么,只是默默喝酒。

  很显然,在这位皇帝陛下的心里,已经酝酿着风雷。

  其实很多在后世饱受争议的政策,在实施之初,并没有多少问题,甚至可以说是很顺应时代,属于用心良苦。

  毕竟以朱元璋的为人,如果明显有问题的政策,或者弊病丛生的策略,他早就废除了,根本延续不到后世。

  就拿现在的情况来看,北方几百年阻隔,风俗迥异,胡人众多,如果不拿出些措施,怎么保住这些疆土?

  军户卫所制,自然呼之欲出。

  强令士兵在北方安家,给他们土地,让他们耕战戍边。不光是他们,还要让他们的子孙后代,也留在边疆,充实人口,生息繁衍。

  唯有如此,才能彻彻底底,掌控住这片土地。

  这有错吗?

  貌似没有吧!

 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?

  似乎也没有。

  至于二百多年之后,军户崩溃,卫所空虚,难以维系……天可怜见,那时候老朱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了。

  更何况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