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_大明第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摆弄这帮死不悔改的东西,可持续性敲骨吸髓,绝对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。

  老朱这是又展现出一种特质,在不做人的时候,他是真的会不做人的。

  那张希孟还有什么好说的,只能祝愿胡惟庸和那些倒霉蛋幸福吧!

  在接到了朱元璋命令之后,胡惟庸是颤栗的。

  他从知县,一步登天,成为大理寺少卿,兼任苦役营提举……这中间升了多少级就不用说了。

  这个苦役营其实是他提议设立的。

  也就是说,老朱准了他的建议不说,还把这个量身打造的部门,交到了他的手里。

  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

  胡惟庸已经能够预见,这个任命会在朱家军中,掀起多大的波澜……上位如此洪恩,岂能不舍命相报!

  此刻的胡惟庸还没有想那么多,他立刻动身,从宁国县赶到了长兴,迅速把苦役营接了过来。

  负责交接的人是孙炎,张希孟并没有来。

  胡惟庸也不在乎这些了,他只是惊叹于苦役营的庞大……首先,老朱抓了多少俘虏呢?

 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。

  在横涧山的时候,就抓了七万多,随后占领滁州,和州,脱脱四十万人溃败的时候,老朱也分了一杯羹。

  彼时俘虏总数就超过了十万。

  最早的这一批俘虏,一些被编入军中,一些被安排在军屯,后来又陆续赦免,基本上还剩下的不多了。

  但是渡江之后,攻城略地,抓捕的俘虏不论数量,还是质量,都不比淮西时候差。而且由于朱家军已经有了相当兵马,除了前不久铜陵的一个营之外,大多数的俘虏都没有编入军中。

  粗略估算,苦役营的数额就有七八万人。

  这哪是营啊?

  一个县男女老少加起来,也就几万人。

  七八万的壮劳力,哪怕几个府都未必拿得出来。

  再说句不客气的话,朱元璋的兵马也不过二十万人而已!

  这权柄也太大了,大到了让胡惟庸欣喜若狂,哪怕是自己的老乡李善长见了,都要羡慕。

  既然上位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恩典,那就更要拿出一万倍的本事,让上位满意。

  胡惟庸这家伙的办事能力,丝毫不比李善长差,而且心狠之处,还在李善长之上。

  他接手苦役营之后,就提出了一个任务,要在新安江修建堤坝。

  别看他是宁国的知县,但是对隔壁徽州的情况也很了解,知道新安江水患严重……偏偏徽州,建德等地又十分重要,属于目下朱家军的腹地。

  消除了水患,增加了灌溉,产粮上去了,也是均田之功,而且还有航运之便,能够促进商贸交流,增加赋税收入。

  总而言之,好处多多。

  当然了,对于付出多少劳力,会不会死人,胡惟庸是不在乎的。

  他这个建议送上去,朱元璋几乎没有迟疑,立刻就答应了。

  而且老朱还批示了,那些为祸一方,鱼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