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十三章 竹筒倒豆子_大明太孙朱雄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官职呢!

  “臣交待,臣说,臣一五一十的说。”

  封绩原来是江南人,在元朝当官,后来朱元章把元朝的朝廷都赶到了漠北,眼见着元廷倒台了,本就没什么忠心的封绩,也没有跟着元廷跑到漠北去吃土。

  赶上徐达招贤纳士,招降元廷的官吏,安抚地方。他便以元吏的身份,而是老老实实地向明朝投降了。

  可这投降日子过的并不怎么舒服,地方的上官多数都是军伍的汉子,粗暴无礼,对他们这些降吏整天横眉竖眼的。

  但这都不是让他最受不了的,最让他受不了的,是没以前那么多油水了。俸禄少了一大截,还不准盘剥百姓,日子过的清汤寡水的。

  为了能过的好一点,他把心一横,便给当地的都督当了上门女婿,想着靠着裙带关系,能往上爬一爬,日子也能好过一些。

  可上门女婿的日子并不好过,他那个克死了三任丈夫的肥猪婆娘,不仅整日的骂他无能,没事还用那肥手,给他“按摩”。

  这日子过的,不但没过好,反而一天不如一天了。后来,有几个前元细作找到了他,让他为前元提供情报。

  对于他们许诺光复后的官职,封绩没什么兴趣。但对于丰厚的酬劳,他还是挺有喜欢的。

  大明朝与前元不同,升官是要有实打实的政绩,混了好些年,封绩一直都在原地踏步,一点进步都没有。

  可这不升官,就拿不到什么像样的情报,他从元人手里拿的钱,也越来越少。点子更背的是,他还得罪了当地的指挥使,让人一本参丢了官职,丢到了南海。

  封绩哪能甘心呢!见胡惟庸势大,权柄胜过了昔日的宰相李善长,他心里有了苗头。翻翻史书,历朝历代的帝王,最忌讳的是什么,当然是权臣乱政。

  像这种事,最自然的,就是底层的一些声音。皇帝们也总是利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,行铲除皇权之实,以显得他们的行为,是顺应民心,理所当然。

  可胡惟庸到底是权倾朝野的宰相,封绩这检举信,没递到皇帝那,却被胡惟庸给截了下来。而胡惟庸也是心机深沉的心,他竟然把亲自把检举信递给了皇帝。

  而朱元章呢,也以为胡惟庸的举动是坦荡之举,仅仅一笑置之。并告诉胡惟庸,这种利禄小人,就交给他自己处置了。

  老胡呢,转身就让刑部的人,把他从南海捉了回来。用了十天的肉刑,发现他不是政敌派来攀诬他的人,便把他从大牢里捞了出来。

  不仅赏赐了金银,还帮他报了仇,把欺负他的肥婆娘,发配到了矿区,给护矿的官兵为奴为婢。

  当然,胡惟庸这么赏他,当然是有原因。封绩早年在元廷为吏,让他拿着投降大明的前元官吏的小辫子,替其笼络他们。

  再加上,他在前元朝廷有很多旧识,胡惟庸更想借助他的人脉,与元廷搭上关系,里应外合,把朱元章搞下去,自己当皇上。

  “乱臣贼子,乱臣贼子,臣岂是那种附逆的小人。”

  “可胡惟庸势大,臣不得不委身从贼,搜集胡贼谋反的罪证。”

  洪武十二年,占城国来进贡,成为了胡惟庸桉的导火索。在陈宁、涂节向皇帝告发的同时,封绩也叩阙求见,向皇帝陈述了一切。

  他这个典牧署令,便是揭发胡惟庸,皇帝赏的。但,有一点,他瞒下来了,那便是曾为胡惟庸前往漠北,联络前元。

  在封绩看来,朝廷杀了胡惟庸,那此事就没人知道了。将来,要是有机会,他还可以利用这条线,反向为大明拉拢前元的官吏,为大明朝建立功勋,官职也能升一升。

  敲了敲桉子,朱雄英打断了他:“你瞒下来,是想着有一天,元廷打回来,给自己留条后路。”

  “要不是捕鱼儿海大捷,缴获了一大批元廷文牍,你自己能说吗?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